
2025年春節團圓之際,27嵗的Anton獨自躺在病房裏進行化療。租住甲醛超標的公寓八個月後,他在2024年12月確診急性白血病。三個月前的他,意氣風發地參與學校活動、與女朋友一同外出旅行享受甜蜜時光。化療的副作用帶來身體上的疼痛,Anton從前對未來的許多期許都被「回歸正常生活」這個願望取代。從身體不適到確診血癌,再到漫長的維權,他的經歷揭示了當代租房市場中的一個常見隱患——甲醛超標,正悄然侵蝕著愈來愈多城市租客的健康。
記者:丁泉月 吳彥澄
「租房8個月後,我確診了急性白血病」
2023年,在房地產行業已小有成就的Anton重返校園,到深圳某商學院進修學習。同年,相戀多年的女友也決定隨他來到深圳工作。Anton瀏覽各大租房APP和自媒體平台,被深圳某著名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自持公寓吸引了目光。
他透過該地產公司發佈在抖音平台的宣傳視頻看到,這些公寓統一裝修、風格簡潔、家電齊全且全新,能夠充分滿足自己理想的居住需求。2024年3月,在實地看房後,Anton與該房地產公司簽訂了為期一年的房屋租賃合同。他預付一年的房租,以月租七千元的價格租下了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的一間兩居室公寓。Anton表示,當時的他認爲該房產由房地產公司自持,雖然租金、物業費都較爲高昂,但應當比私人房東更有保障。
作為頭一批入住的租客,Anton在看房時曾向銷售人員提出「是否甲醛超標」的顧慮。但仲介和銷售人員均表示已經按照規定時間通風,並且做了內部甲醛測試,可以放心入住。
然而,在租住該公寓的八個月時間裏,Anton不時感覺身體不適,頭暈、乏力、嗜睡等症狀經常困擾著他。起初,他以為只是水土不服,並未過多在意。所幸他有半年度體檢的習慣,3月底入住前他身體的各項檢查指標都還正常,惟11月的體檢報告上竟顯示血常規異常,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均低於參考指標。在多次復查血常規仍提示異常後,他不得不在12月住院進行骨髓穿刺檢查。然後,一個殘酷的事實擺在了他面前——診斷為急性髓系白血病。

確診後,Anton開始回顧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居住環境,試圖找出病因。想起種種不適癥狀均發生於入住該租賃新房後,他不禁懷疑這一切與房屋甲醛超標有關。為了驗證猜想,Anton委託了具有CMA(中國計量認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租賃房屋進行了室內空氣檢測。現時國家標準為0.08 mg/m³,而檢測結果顯示,客廳及主臥的甲醛含量分別超過國家居住房屋相關標準1.3倍(0.103mg/m³)和1.7倍(0.136mg/m³)。

Anton與開發商理性協商,但對方卻以各種理由推脫責任,不認可所謂的甲醛超標檢測結果,表示只願意出於人道主義關懷退還押金,並要求Anton主動提供解約聲明,不同意退還過往八個月以及預付的剩下四個月的租金。關於此前承諾的交付出租房屋時進行的「內部甲醛檢測驗收」,物業對檢測時間含糊其詞,並且無法拿出具備CMA資質的檢測報告。面對房地產開發商的消極態度,Anton只能訴諸法律管道,委託律師著手進行訴訟。律師表示因果關係的證明材料較爲完善,勝訴概率較大。
「我就是輕信了知名房地產商的背書」,Anton如今追悔莫及,「大開發商尚且如此,某些個人房東、房產仲介豈不是更加倡狂?」所幸,Anton確診時間較早,自身又比較年輕,因此治療上相對從容。他已轉診到北京醫院完成第三次化療,目前屬於低危期。

「維權之路漫漫,但這一次我堅決捍衛權益」
Anton的故事並非個例。在當代社會,租房已成為眾多求學求職人士的剛性需求,惟隱藏在光鮮亮麗裝修背後的甲醛超標問題卻屢見不鮮。
2024年9月,悠柚到北京大學就讀法律專業的碩士。由於學校不提供宿舍,所以她也成爲了「租房大軍」中的一員。入住位於北京三環海淀區的出租房半個月後,悠柚便經常感到頭暈、渾身乏力。由於租房前她在網絡上瀏覽過很多租住「甲醛房」危害的帖子,所以她立即購買檢測盒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房屋內甲醛含量嚴重超標。
為了核實結果,她再花費300元委託了具備CMA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現場核查。檢測前她嚴格遵循標準,提前關窗封閉12小時,並移走了自己的物品,同時在檢測中全程錄像以保留證據。最終,她拿到了合法有效的檢測報告,結果顯示主臥甲醛是標準值的1.67倍(0.134 mg/m³),成功退回了押金和預付的租金。

無獨有偶,31歲的鍾先生在2024年5月到廣州工作,第一次租房的他便租到了位於番禺區的某「甲醛房」。房東謊稱房子已經出租一年,但他入住第二天就嗓子乾痛、全身痕癢起紅疹。由於不適感只有待在房間裡時才明顯,所以鍾先生開始懷疑房子甲醛超標。通過網上找資料,他的皮膚過敏屬於甲醛中毒的症狀之一。隨後,他從該房間的維修師傅和樓下便利店老闆處了解到該房子實際上裝修不到半年,購買的甲醛測試劑結果也顯示房屋內甲醛超標。鍾先生立即搬出了出租屋,並開始了他歷時一個多月的維權之路。
「當時我每天下班後就去跑遍所有的維權途徑,只想為自己爭口氣。如果連最基本的住都住不好,還談什麽工作和生活?」房東一直找藉口推卸責任,鍾先生祭出組合拳——他嘗試報警、撥打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投訴、尋求12348法律援助等多種途徑,但均收效甚微。最終,他通過稅務系統舉報對方公司偷稅,同時諮詢律師,依靠CMA室內空氣檢測報告上的甲醛超標數據,成功迫使房東退還了當月的租金、4600元押金以及500元空氣檢測費用。
甲醛屋背後的行業亂象:誰來守護租客權益?
成都的肖明律師自從業以來,已經多次經手關於甲醛房退租的案件。他指出,每年的「畢業季」和「開學季」都有大量學生、年輕「上班族」來進行相關的法律諮詢。
面對甲醛房問題,肖律師指出,租客可以使用自測盒對房間進行初步檢測,不過自測盒的證據效力相對較低,若發現超標應盡快聯繫房東或仲介,請求他們委託具有CMA資質的專業檢測機構進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在證據收集齊全後,如房東或仲介仍不配合,租客可向住建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調解無果的情況下,租客可直接向法院提出訴訟。肖律師還提到,目前專業檢測機構的檢測費用比較貴,成都的價格在一千元左右,對於學生和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租客來説會構成一定經濟困難。
肖律師介紹,在中國大陸,甲醛房維權的法律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租賃合同部分,特別是第731條至第734條明確規定,如果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健康,承租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而在香港,也有類似的《業主與租客條例》,規定出租人確保物業符合可居住標準。
「舉證責任是最核心、最大的困難」,肖律師表示:「甲醛房」維權不僅要提供甲醛超標和健康損害的事實證據,更重要的是證明這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如果租客因甲醛超標導致健康問題並希望索賠醫藥費或人身損害賠償,則需要進入更複雜的侵權訴訟範疇,這無疑增加了維權的難度和成本。肖律師表示自己親自辦理的五個租賃「甲醛房」所引起的合同糾紛案件中,四起以調解結案,一起因爲無法證明因果關係,所以原告部分訴訟請求被駁回,被告僅發還了1900元押金。
「毒屋」的困局如何破解?
目前國際上已有相當多可靠的研究證實甲醛暴露對人體具有健康不良效應,輕則眼鼻喉感到刺激、咳嗽、胸悶氣喘,重則引發消化道和中樞神經中毒,甚至癌症。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12年及2020年的報告,甲醛被列為一級致癌物,已有充分證據表明其對人類具有明確致癌性,包含鼻咽癌及骨髓性白血病。

深圳某知名具備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資質的室內空氣檢測機構的檢測員李先生表示室內污染源有很多,窗簾、踢腳線、牆紙、座椅、床墊等都會揮發有害氣體。李先生介紹,市場上常見的刨花板、密度板、膠合板等人造板材,大多使用含甲醛的脲醛樹脂作為黏合劑。這種膠黏劑有生產成本低、原材料來源充足、生產工藝簡單等優點,許多廠商、仲介和房東將其用作主要裝修建材,成為甲醛釋放的主要源頭。此外,即便是實木傢俱,其表面油漆和拼接膠水也可能含有甲醛,而塗料、牆紙、窗簾、地毯等軟裝材料若不符合環保標準,同樣會釋放有害物質,加劇室內污染。
對於甲醛這種常見且危及健康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各個國家地區都製定了嚴格的限值標準。在中國內地,最新《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22)規定居住建築、辦公建築和公共建築等室內環境關閉門窗 12 小時條件下甲醛的最高允許濃度為0.08 mg/m³。而人造板甲醛釋放量按GB 18580-2017標準分為E1級(≤0.124 mg/m³)、E0級(≤0.050 mg/m³)和ENF級(≤0.025 mg/m³)三個等級。香港環保署則發布了《辦公樓宇及公眾場所的室內空氣質素指標》,最寬限制8小時均值不超過0.1 mg/m³。

在大連從事室內裝飾的工程師張先生表示,即使單件傢俱符合國家標準,但在實際居住環境中,大量建材和傢俱的疊加使用也可能導致甲醛累積超標。在高溫和潮濕環境下,甲醛揮發速度加快,濃度會大幅上升。他指出,板材中未充分聚合的甲醛、以及板材中粘接劑的分解會緩慢地將甲醛釋放,釋放週期可能由幾年到幾十年不等,甚至貫穿傢俱的全生命週期。 將甲醛等有毒污染氣體控制在標準內是保證健康的關鍵,工程師張先生建議從源頭減少甲醛釋放,選擇環保建材(如ENF級板材、MDI膠黏劑)。其次有效的方法是持續通風3-6個月,加速甲醛揮發。
目前市面上銷售有各種去除甲醛的產品,還有專業機構提供不同類型的去除甲醛的服務。噴霧類產品的成分主要為催化劑或化學物質,除甲醛儀器則利用臭氧發生强氧化作用來分解甲醛。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技術研究所余亞白教授從事室內空氣污染的研究,他在論文《室內空氣淨化植物的研究與利用現狀及應用前景》中指出室內甲醛淨化的手段多樣,各有特點。他介紹,活性炭沒有毒副作用和二次污染,但是到一定的時間飽和後必須更換材料;催化劑採用光催化原理,效果較好,但會使牆面或傢俱變色;以消毒滅菌為主的臭氧濃度過高可對人體產生危害;而化學類物質一般只能短期內清除甲醛,無法抵制長期釋放的有害氣體。余教授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去除甲醛產品和服務時,要注意甄別,謹慎選擇合格產品、正規服務。
對於目前存在的監管空白,肖律師建議住建部門應加強對出租房空氣質量的監管力度,例如,要求房東在出租前提供具備CMA資質的空氣質量檢測報告,推廣包含空氣質量條款的租房合同範本。在簽訂租房合同時,租客應盡可能將空氣質量、甲醛濃度等條款明確寫入合同,並在入住前自行委托專業的空氣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此外,對於劣質裝修材料的生產和銷售,也需要建立更嚴格的監管機制,從源頭上減少甲醛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