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鬱症是青年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而醫學界已發現失眠是抑鬱症的其中一個重要誘因。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聯合發布亞洲首項「數碼化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簡稱數碼化CBT-I介入程式)」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程式能顯著改善青年患者失眠症狀,還使抑鬱症發病率大幅下跌42%。
記者:吳彥澄
是次研究參加者共有708名15至25歲來自內地及香港的青年,全部都是伴有亞臨床抑鬱症症狀的失眠患者,參加者分成兩組,介入組通過手機接受為期六周的數碼化CBT-I治療,而對照組則接受僅包含認識睡眠和腦部健康等內容的手機健康教育。結果顯示,介入組在失眠緩解率和抑鬱症發病率方面均顯著優於對照組,前者的失眠緩解率接近60%,抑鬱症發病率僅為10%。
是次研究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陳斯婧表示,全自主的治療方式能有效鼓勵青年患者積極了解自己的睡眠及身心健康,處理精神困擾,數碼化CBT-I介入程式可有效預防抑鬱症。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4的資料顯示,全球15至19歲青年抑鬱症患病率為3.5%,而內地的患病率為2%,香港則約為3.9%至5.2%,可見香港的患病比例較高。中國科學院院士兼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指,由於求助率低及醫療資源有限,許多患者未能及時獲得治療,然而,過去關於數碼化治療手段在青年群體中的臨床實證不足,限制了醫生及患者的選擇,現時數碼化CBT-I 介入程式在幫助舒緩失眠及抑鬱症方面有展現顯著療效,突破了傳統面診治療的瓶頸,從而希望可改善有關情況。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教授指出,數碼化精神健康治療對解決龐大臨床需求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醫學界應探討如何將數碼化治療與基層醫療結合,推動個性化預防和早期治療在社區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