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癌是華南地區常見的癌症,亦是其中一種最具侵略性的頭頸癌,是香港十大男性常見癌症之一。中大醫學院團隊最新研究發明,通過以次世代DNA測序技術,能成功識別鼻咽喉癌細胞釋放的血漿EB病毒DNA分子特徵,可更加準確分辨出患鼻咽癌的高風險人士,可找到97%鼻咽癌潛在患者。
記者:魏佳卓
中大醫學院團隊解釋,幾乎所有本港鼻咽癌病發病例都與感染EB病毒有關,但並非所有 EB病毒都會致癌,因此檢測癌細胞於血漿内釋放的EB病毒DNA 分子特徵,有助診斷出鼻咽癌患者。團隊也發現,血漿帶有 EB病毒DNA分子特徵的人士,其鼻咽癌的病發率是沒有檢出者的87倍。
中大研究團隊在2013至2016年為逾2萬名沒有任何鼻咽癌徵狀的中年男士進行血漿EB病毒DNA測試,成功找出34名鼻咽癌患者,當中約70%的癌症病情屬於第一期或第二期。通過檢查血漿中的EB病毒DNA,便可在尚未有病徵前及早診斷出鼻咽癌。團隊在首輪篩查的三至五年後 ,再為同一研究參加者進行第二輪鼻咽癌篩查,亦有效找出24個新病例。研究顯示,透過傳統聚合酶鏈式(PCR)技術檢測出血漿EB病毒DNA 的人士,四年後患上鼻咽癌的風險會較高。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陳君賜教授兼創新診斷科技中心聯席科研總監表示,「血漿DNA的測試越來越廣汎地應用於癌症篩查。我們是次的研究證實,將DNA片段組學分析與現有的癌症血液測試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提升癌症預測的準確度。」本次研究已於國際醫學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