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本是一個私密而溫暖的避風港,通常只向最親近的人敞開大門。然而,對於那些獨自在陌生城市生活的人,這樣的私密空間卻可成為打破孤獨、拓展社交圈的契機。在身處的城市中,沒有從小認識的朋友,也沒有深厚人際網絡,他們開始尋找新的方式建立聯繫。於是,有些人選擇在社交媒體上發帖,邀請陌生人到家中共進晚餐,讓一張餐桌成為彼此靠近的起點。

記者: 何君奕  鄒宛真

2024年4月某天下午,,剛來香港工作半年的Mona從超市採購後滿載而歸回到位於旺角的住所,看著堆滿冰箱的食材,頓時感憂愁,在心裡盤算 :「要是我一個人吃的話,得連續五天都吃一樣的肉,才可以換成別的肉吃」;因為之前曾有通過內地社交媒體小紅書認識新朋友的經歷,Mona決定通過這個平台發一篇公開帖文,成功邀請一位住在旺角附近的女生來她家一起吃飯。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小紅書截圖_Mona
Mona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第一篇「請陌生女孩來家裡吃飯」的帖子,得到不少回覆。(網上截圖)

帖子發布後的反響很好,有十幾位女生發私信回應,但都因時間不湊巧而作罷。第一個被邀請到Mona家吃飯的是一位理工大學博士生,她恰好當晚有空,兩人互相交換了聯繫方式和身分證件確保安全後,便約定了吃晚飯的時間。

辣椒炒肉、荷蘭豆、雙椒牛肉和客人帶來的水果組成了這頓簡單卻用心的晚餐,她們一起度過了愉快的晚餐時光。因「買多了」的機緣,Mona決定將邀請陌生人來家裡吃飯的形式延續,開啟了在香港「邀請一百個陌生姐妹來家裡吃晚飯」的嘗試。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小紅書截圖_Mona
Mona當晚便開啓了在香港請一百個陌生女孩到家裡吃飯的嘗試。(網上截圖)

Mona對「做飯」的興趣可追溯到高中時期。17歲時,她隻身遠赴英國求學,因飲食習慣差異開始學做飯,並逐漸將其發展成一種嫻熟的生活技能。然而,23歲時Mona搬到香港工作後,生活被忙碌填滿,與原本在内地或英國的朋友之間的聯繫也逐漸減少,在香港相熟的朋友和同事也因工作繁忙而無法經常與她見面吃飯。因無人陪伴,Mona才在網上發帖邀請陌生人一起吃飯。

「我原本的朋友都比較忙,很少能跟我一起吃飯。好像在工作的時候,你就真的只會把你的同事當作同事,不想要跟他們有一些工作之外的交流。如果我不在網上發帖的話,很難認識到新的朋友。」
Mona

Mona的陌生人飯局不僅讓她結識了許多溫暖的朋友,也在她最需要支持的時候,成為了她的情感支柱。Mona坦言,剛開始邀請陌生人來家裡吃飯的那段時間,她剛剛結束一段關係,情緒較低落,但一位陌生女孩來她家吃飯後留下了一張手寫卡片,上面寫著:「很開心拜訪Mona家,感謝姐妹的邀請,希望我們玩得愉快。」卡片上還畫了一些可愛的小圖案。這張卡片讓Mona倍感溫暖,她說:「這讓我想起了在英國時,朋友們互相送賀卡的習慣。時隔多年再次收到這樣的禮物,我真的很開心。」來她家吃飯的女生每次來都會帶上奶茶、水果和小蛋糕,飯後還會幫她一起洗碗,她亦從未想過對來吃飯的人收費。截至今年3月5日,Mona已經完成了第31次與陌生人一起吃晚飯的活動。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客人留言
Mona收到的手寫卡片。(受訪者提供)

2023年從英國畢業後,Mona通過「高才計劃」來到香港一所會計事務所工作,獨自租住在旺角一所約200尺的房子裡,家裡空間並不大,因此每次只能邀請一至二人一起聚餐。Mona發現,許多到她家做客的女生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初來香港而感孤獨、或是在學業、工作中遇到挫折,需要傾訴。飯局不僅僅是吃飯,飯桌成了她們分享故事、互相支持的紐帶,Mona自己也從這些交流中獲得了力量。

追求一家人圍坐吃飯的感覺

現年30歲在研究所工作的Kevin因家庭、工作原因曾輾轉生活於多個地方。從貴州到湖北,再到長沙和西安,他形容自己是「一直在到處跑」的人。原生家庭的緊張關係讓他在過年時都不願回家吃頓飯,卻渴望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坐在餐桌旁邊吃邊聊的場景。

「我一直對吃飯這件事抱有幻想,現在還不時會把電影《飲食男女》的片頭翻出來看。大廚一個人在廚房洗洗切切,做了一大桌菜,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聊天邊吃飯,那個片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希望在現實生活中能見到這樣的場景。」
Kevin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Kevin
Kevin正在布置餐桌招待「陌生人」一起吃飯。(受訪者提供)

Kevin對做飯的興趣起源於早期美食類的網紅App「下廚房」,上面會有很多網友發帖分享各種菜譜,還有自己的故事,「在抖音『崛起』之前,『下廚房』上就已經火過一批網紅了」。Kevin通過這個App了解到了許多別人的故事,但他認為網絡上人和人之間是有距離的,「你在互聯網上大家聊的再好再怎麼樣,我覺得也不如線下一個擁抱來的真實。」因此,他有了在線下發起聚餐活動的想法。

「剛畢業來西安工作的時候,我會在家做飯請朋友來吃,但後來連朋友都叫不出來了,大家都比較忙,很難找到七八個人跟你坐在一起吃飯。」 Kevin回憶道。隨著工作壓力增加和生活節奏加快,他發現身邊的朋友們越來越難抽出時間聚會。2023年6月,Kevin在西安新租了公寓,裡面有一個大廚房和一張大餐桌,他開始嘗試在小紅書上發帖邀請陌生人來家裡吃飯,並因此獲得愈來愈多的關注。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小紅書截圖_Kevin
Kevin發的第一篇「邀請100 個陌生人吃飯」的帖子。(網上截圖)

因為家裡活動空間較大,Kevin每次會邀請10至12個陌生人來他家吃飯。起初他只會跟大家平攤食材的花費,但運行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有不少人會在約定好來吃飯之後「放鴿子」,於是便決定以每人99元的價格作為吃飯收費。他認為,這個費用對年輕人聚餐來説並不貴,「收費是一個門檻,而且收費可以保證大家在『鴿』你的時候有成本,而不是很隨意的說不來就不來。」

Kevin憶述,曾有一位已在內地旅居20多個城市的台灣女孩來他家做客吃飯,離開時給他發了一段長長的感言,「這裡的歡聲笑語、柔和的燈光和溫暖的氛圍,讓我一瞬間彷彿回到了家,感動得想哭。」這段話讓Kevin意識到,自己的陌生人飯局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一個讓人找到歸屬感的舉動。

今年新年,Kevin邀請了一群「陌生人」到家裡吃年夜飯。(受訪者提供)
今年新年,Kevin邀請了一群「陌生人」到家裡吃年夜飯。(受訪者提供)

即便工作時常需要加班,Kevin仍堅持每周六用一整天的時間與陌生人吃飯、聊天。通過這樣的陌生人飯局,他看到了愈來愈多別樣精彩的人,坦言「我不僅緩解了自己的孤獨感,還通過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生,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我希望能給她們提供一個享受當下的機會

24歲的小馬在廣東東莞工作,本從事餐飲行業的她因熱愛做飯而發起了陌生人飯局。

「我從家裡搬出來之後總是自己一個人吃飯,但我又很喜歡做飯,有時候一次想要做很多菜卻吃不完,所以就突然有了這個想法。」
小馬

2024年6月,小馬正處於離職後休整的空白期。「對我而言,我工作了很久,平時會在工作中認識很多新的人,接觸到很多新的事物,後來自己在家裏待了太久,覺得自己獲取的能量以及見到的人太少了,需要有一點社交」,因此她發起了第一次「邀請陌生人來我家吃飯」活動。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小紅書截圖(小馬)
小馬於2024年第一次發出「邀請陌生人來我家吃飯」的帖文,分享第一次邀請陌生人來家中吃飯的感受。(網上截圖)

初次邀請陌生人到家裡吃飯的體驗給小馬留下深刻印象。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小馬做了很多心理準備才為客人開門。「但是鼓起勇氣開了門之後,你就會發現外面是一個微笑著跟你打招呼的女生,瞬間放下了很多戒備。」小馬稱,有時在廚房忙碌時,炒菜的聲音和抽油煙機的噪音讓她無法完全參與到客廳的聊天,曾有女生主動走到廚房門口,詢問她是否需要幫忙,亦有人特意站在廚房與客廳之間的通道,確保小馬能聽到大家的對話,避免她被冷落。「明明是很小的一個點,但你就是突然會覺得很感動。」這些細微的舉動和陌生人之間的真誠以待讓她倍感珍惜。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小馬
有客人為陌生人飯局的參加者畫畫,並送給小馬留念。(受訪者提供)

小馬認為,經朋友介紹或工作場合認識的朋友,往往難以深入交流,很多內心的想法或難處不方便與他們訴說。反而與陌生人的飯局提供了一個安全且開放的空間讓大家坦誠分享,「因為我們彼此並不屬於同一個生活圈,你昨晚説的那些八卦也好,你本身的一些困難也好,聊完之後大家都不會再參與其中,因此也能比較放心地説出來。」

對於飯局後的關係發展,小馬認為這取決於個人和當時的氛圍。如果雙方感覺合拍,可以繼續發展為朋友;如果只是享受當下的交流,也無需勉強維繫關係。在她舉辦的20次陌生人飯局中,約四分之一的人仍與她保持較穩定的聯繫,有些甚至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時常一起吃飯、徒步或攀岩。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小紅書截圖_小馬
小馬於舉辦「請陌生人來家吃飯」的活動第二十次後決定正式收官,暫時不再舉辦。(網上截圖)

小馬家有一個陌生人專屬的留言簿。她希望在晚餐結束後,大家可以在離開前留下想對她說的話。其中一位女生在離開時,悄悄在小馬的留言簿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謝謝小馬給我一個『逃』一會的機會」。「我希望能給她們提供一個享受當下的機會,任何的煩惱,任何的煩心事都等明天起來之後再說。」

請陌生人來家里吃飯_小馬
結束最後一次「請陌生人來家裡吃飯」活動後,小馬在社交媒體「小紅書」上載照片,分享自己染了新的髮色,象徵要開啓人生新階段。(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