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從醫17年為兒子來港轉行賣保險

一天晚上,爭吵過後,11歲的大兒子從廚房拿出一把菜刀,站在桑妮(化名)面前。 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兩次。失眠、拖延、脾氣大是兒子的常態。「為什麼會這樣?」 桑妮慌了。 她帶著兒子跑了兩家內地醫院,最終確診為多動症。 為了讓兒子換個環境,擺脫「內卷」,桑妮終於決定到香港去。

在這之前,2023年2月,桑妮和先生通過仲介遞交香港「高才通計劃」的申請,一個月後獲批。她曾到香港「考察」,發覺在港生活不易,本來還是猶豫不決。直到兒子確診,她才下定決心。賣房、賣車,辭去從業17年的醫生工作。 8月,她帶著全家從四川移居香港。

用桑妮的話說,來港後,像浮萍漂在異鄉。 「一切為了孩子,我不後悔。」 現在,桑妮成為了一名保險仲介人,最大的心願是盡快適應生活、融入香港。

記者:丘敏華

一次臨時起意的申請

桑妮今年41歲。 2023年7月之前,她還穿著白大褂,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診。 這是一所全國最新綜合排名第34的三甲醫院,辭職前,她是全科主治醫師,已經從醫17年,光環在身,收入不錯,不出意外,她準備幹到退休。

2022年11月,39歲的桑妮生下小女兒。 一個月後,12月28日,香港「高才通計劃」正式開放申請,面向高收入人士和世界頂尖大學的畢業生。 申請時無須在港找到工作,獲准後可在港逗留24個月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

彼時,桑妮正在香港給小女兒買保險。 從仲介那裡聽說,很多人正在申請香港人才計劃——「一人申請,全家拿香港身份」。 想到家裡兒子學習平平,沒有內驅力,根本卷不過,加上又有了二孩,桑妮有點心動。

「先申請,反正沒什麼損失。」 簡單瞭解後,桑妮臨時起意,在2023年2月通過仲介遞交了「高才通計劃」A類的申請,以她的先生為申請人。 3月15日,申請獲批。 這意味著,桑妮和孩子可作為「受養人」申請來港。

赴港考察後 打消移居念頭

實際上,對於香港,桑妮恐懼過、退縮過。 2023年5月5日,還在休產假的她帶著兒子前往香港,住了快一個月。 這一待,直接打消了移居香港的念頭。

「別人覺得很簡單的事,你都摸不著頭腦。」 在紅磡海灣軒住了20多天,桑妮還不知道怎麼去地鐵站。 試著給兒子找學校,也是「無頭蒼蠅」。 「大家覺得好的學校,我們就跟風投簡歷,哪些熱門投哪些。」 最終,沒有接到一封錄取通知書。

之後,她和兒子確診新冠。 在香港醫院看病,桑妮崩潰了。 兒子心率達150、咳嗽和發燒。 四個小時後,終於見到醫生,「我跟醫生講,能不能查血常規,做心電圖? 結果,醫生連個溫度計都沒給。」

桑妮跟先生抱怨:「學校沒找到,醫院體驗很差,物價還很高。」 她覺得全家移居香港實在不合適,決定不去了。

改變主意:兩張多動症確診書

直到2023年6月中旬,從香港回家半個月後,桑妮帶兒子去了兩家醫院檢查,均確診兒子患有多動症。 她走到地下車庫,坐在車上哭了半天,回想過往兒子的種種表現,她後悔自己沒有早點重視。

約三年前,正就讀三年級的兒子幾乎每天失眠,到晚上12時都睡不著。 無法專心上課,學業跟不上,作業做不完,隨之而來是老師反覆批評和投訴。 最嚴重的時候,兒子離家出走躲到橋底下、拿著菜刀站在家門口。

「根本沒想過是生病了。 我一直以為是男孩比較調皮,大家也說等到長大了就會懂事。」 等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失眠、拖延、衝動。

「不能再等了,必須去香港。 」即使先前體驗並不好,但桑妮覺得,為了孩子可以忍受,「香港不用中考壓力小,且香港身份便利,升學機會更多。」 她準備辭職,親朋好友都反對。 她擔心,兒子會得抑鬱症,幹出過激的事,「少我一個醫生不算什麼,但孩子僅自己一個媽媽。」

2023年6月下旬,距離兒子確診多動症不到半個月,桑妮提交了辭職申請書,辭去幹了17年的醫生工作。 緊接著,她賣掉一套房子300多萬,賣了兩輛車70多萬,和孩子從四川成都往香港,與留在成都經營公司的先生兩地分居。

四川到香港:每月開支近7萬

2023年8月22日,桑妮到港,帶著兩個孩子、兩個老人。 住了一個多月酒店後,他們搬到西灣河,房子剛剛裝修好,70平方米左右,三室一廳加上工人房,月租36000元。 一年房租連同仲介費,桑妮一次性預付了近50萬。

房裡沒有家具,她從拼多多購買,寄到香港安裝。 床和餐桌組裝了半天,結果裝反了,請木工上門,不到兩小時付了900元。 擔心裝修後的甲醛風險,全家只好在通風較好的客廳打地鋪。

終於安頓好住處,吃飯和語言還是難題。 「香港食物太油了,難吃,還貴得離譜。」 去餐廳吃飯,街市買菜,桑妮一家聽不懂、說不來粵語。

強烈的挫敗感襲來。 「一家人從零開始。」 她形容,來到香港,舉目無親,茫然四顧,像漂泊的浮萍。

桑妮算了一筆賬:房租,生活費,菲傭工資,加上先生每月往返香港的交通費等,一個月開支將近70000元。 她打算,租約到期後,找個便宜點的房子。

不敢確定:兒子情況會不會變好

兒子上學也不那麼順利。 熱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不見影蹤,桑妮把兒子送進了一所國際學校,每月學費約18000多元。 原本預想,國際學校沒有學粵語和繁體字的壓力,只需學好英語,儘管六年級兒子的英語水準停留在一年級。

沒想到,學校要求每天帶電腦上課,這讓本就愛打遊戲的兒子愈發沉迷,連上課也在玩。 「國際學校管理比較鬆,老師也不怎麼管。」 桑妮放棄了。

今年2月27日,兒子轉入了一所免費的普通公立學校,降級讀五年級。 桑妮很安心的是,帶到學校的電子產品要鎖在保險櫃,放學後歸還。 她描述,上午上完主科後,下午主要上電腦課、閱讀課,或做作業,下午3時15分放學。 桑妮發現,因為作業比較少,學習壓力小了,兒子可以自主入睡,不用靠助眠藥。

桑妮滿意的還有,香港對多動症的關注和認知比較充分,藥物種類多,缺點是貴。 預約了公立醫院還在排隊,她暫時帶兒子看私家醫生——有一次看了一小時,花費3120元,藥費224元。

「來之前我也不確定兒子情況會不會變好,現在也不敢說,但我看到了變好的趨勢。」 她期待,有香港身份的加持,在沒有中考的學習環境下,加上較好的多動症治療條件,兒子能考上大學,普通大學也好,「或者在香港當個藍領,工資也挺高,我們的目標是努力成為普通人。」

從醫生變保險仲介

一邊安頓家人,操心兒子上學,另一邊,桑妮還忙著準備保險仲介人資格考試。 現在,她是一名保險代理人。

桑妮不是沒想過重新做醫生,但她查了查,首先必須通過香港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要考專業知識、醫學英語技能及臨床,再完成為期12個月的住院醫師培訓,漫長且艱難。 光是語言關,粵語和英語,她想到就頭大,「不如多花時間陪孩子。」

最終,桑妮選擇了保險業——不用坐在辦公室上班,時間靈活。 根據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在今年2月發佈的調查數據,54%的「高才通計劃」申請人已就業,其中31%投身金融服務。 桑妮也發現,不少通過人才計劃來港的人士,都在從事金融保險業。 賣保險外,桑妮還開展了移民、留學等業務。 她留意到,很多內地中年人士前來諮詢,打算全家移民香港,想給孩子新的出路。

每天,桑妮在微信朋友圈發廣告,宣傳保險等產品,或者等待客戶諮詢。 她還不好意思主動私下推銷,「以前是患者主動找我,現在要我去找客戶,多少還沒有完全適應。」從醫生轉行賣保險,媽媽也不理解她。本來媽媽跟她來港,現在已經回鄉,只剩下丈夫的母親跟她一家住。 「很多人質疑我,包括媽媽都不支援,但我現在依然靠自己的服務賺錢養家,收入比醫生還高,哪裡丟人了?」

桑妮繼續讓媽媽「無語」——到麥當勞找兼職。 穿著白色薄西裝外套,碎花半身裙,她輕聲細語用普通話詢問店員,哪些時間段在招兼職,旁邊的顧客不時打量。 「媽媽知道後,又訓話我了。」 她笑了笑,說只是想找個環境盡快學會粵語。

桑妮還計劃,要去考個地產代理牌照。 她決定,人生下半場就在香港過,要帶全家適應香港、融入香港。

今年3月,桑妮(左)到麥當勞諮詢兼職事項。
  • crystal

    Related Posts

    住不慣香港  校長決定告別兒子返鄉

    三月初的大埔樟樹灘村充滿水氣,Rocky踏著潮濕的空氣拾級而上,到達三樓。波鞋在村屋三呎半的狹窄樓梯上印下了一個又一個淺黑色腳印。「小牛!我回來囉!」彼時,牛茂春在廚房準備晚飯,聽見兒子的開門鎖聲和招呼聲,她推開廚房門,決定在今天告訴兒子她的答覆。…

    更多

    印尼新娘來港三十載 我始終是自由的

    12度的濕冷天,吳素娟只穿了一件短袖和牛仔連體破洞短褲,站在筲箕灣一間印尼商店的門口。她忘情地看著手機中的短視頻,無視街上行人來來往往,哼唱著一首印尼流行曲。新紋的黑色眉毛在她沒有化妝的臉上一跳一跳,紅色的貓眼指甲閃閃發亮,她能迅速切換一口流利的粵語,一個個字滾出來,好像不黏牙齒似的。…

    更多